骨科衛教

  1. 四肢韌帶與神經疾病
    • 足底筋膜炎
病名
足底筋膜炎(痛苦的第一步)
定義
因長期承受重量及牽力過大,累積傷害導致足底筋膜發炎及疼痛。好發在需要經常步行、長久站立工作、體重過重者或穿硬底鞋逛街及某些會增加足底筋膜張力的運動如:跑步、快走等等。
症狀
初期症狀可能有早晨起床時,剛踩地或起步時,足後跟刺痛或久坐突然要站立行走時也有相同症狀但是走幾步後卻漸漸減輕疼痛足底筋膜如果得不到適當的休息與治療,症狀可能加劇而產生持續行走疼痛情形 最後可能因行走時姿勢、施力的不當而引起另一側足跟痛,或是膝、踝等併發症。
構造
足底筋膜附著足跟骨與趾骨處,是支撐足弓的張力帆結構,也是吸收足部受力的主要緩衝構造,但當足底筋膜受到過度的牽拉與重覆撞擊傷害時,會在筋膜與跟骨或是筋膜與趾骨連接的位置產生發炎而引起疼痛,便形成足底筋膜炎。開始行走或負重時,足底筋膜、跟骨的滑囊、足跟脂肪墊,會受擠壓和刺激,而引起疼痛。有些先天的足部構造異常如扁平足,可能會增加足底筋膜炎的機率,可能是單腳或雙腳都可能發生,一般的發生率女性大約是男性的兩倍。
    
足底筋膜附著足跟骨與趾骨處,是支撐足弓的張帆結構,也是吸收足部受力的緩衝構造。足底筋膜附著於足跟處是最常引起發炎位置。
檢查
方法
足跟或足掌趾交界處有壓痛情形,可能在照X光檢查時,發現足跟骨上有骨刺形成。
治療
方式

生活
保健
大部分足底筋膜炎的患者經由保守治療法會痊癒,僅有少數的病人經保守療法仍無進展或是仍容易復發,必須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存在(如痛風等)。有以下四種方法,治療時需同時進行,才有較好的預後:
生活:換穿軟底鞋或是在鞋底內加上軟墊,減少站立或行走的時間,儘量避免快走運動或提重物行走,減輕體重也很有效果。
護理:足底肌膜伸展運動,起床前足踝伸展-彎曲幾十下,再下床。足底急性腫脹時應該冰敷,但是慢性疼痛,則是要熱敷。
藥物:必須同時控制潛在的疾病(如痛風等) ,再加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或是使用局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膏或貼布。
復健:局部深部電療,如超音波、短波。體外震波也有人被治療成功。
注射:若前面所提出治療仍然無任何的改善時,可以考慮足底疼痛位置局部注射類固醇。